回首过往,80后抹不去的美剧记忆少不了90年代初上海电视台引进的译制版《成长的烦恼》。“C佛”一家不光催生出后来《家有儿女》等一系列足够成功的模仿者,更把“爱、诚实、勇敢、自信、自由……”的西方价值观借教育的名义遍洒华夏大地,目睹过了幻想中可亲可爱的美式家庭,或多或少改善了一代国人心里传统古板、伦理纲常的封建余孽。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国人正忙着用教育自暴自弃自绝于墙外的时候,梦想中西方教育的泡沫竟比大家想象中更快被戳破,触到了不可调和的爆发临界点:去年5月《绝望主妇》女演员费利西蒂·霍夫曼和《无耻之徒》男演员威廉姆·H·梅西打开了好莱坞教育丑闻的第一枪,在好莱坞招生舞弊案中认罪的结果是导致了数十名好莱坞上流父母,教练和大学官员的接连被捕,面临最多长达20年的监禁。
当《无耻之徒》里混不吝的混蛋老爹转身出现在银幕外为子女的教育问题铤而走险,美剧与现实的荒诞分裂感把好莱坞苦心经营多年,输出给全世界的西方教育观瞬间轰得粉碎:上流社会尚且如此,普通家庭又会何去何从?
西蒙·布莱克维尔、克里斯·艾迪生(《副总统》)及马丁·弗瑞曼共同打造FX的新剧《养育者》就把故事重心聚焦到了属于这个时代议题上。保罗和爱丽就像大多数活在现实中的英国中产阶级白人夫妇,他们甜蜜、安定、体面,最起码人前毫不逊色,可是谁人知道在背后整个家庭却因为上有老,下有小而每每陷入崩溃边缘。
7岁的儿子和4岁的艾娃就像上紧发条的时钟一样永远不知疲倦,生理上的消耗只是卢克所面临麻烦之一,接踵而来的坏情绪和更深远对孩子教育的规划现实问题把他逼得永远处在儒雅随和和歇斯底里的切换中界点。
《养育者》养育的可不止乳臭未干的孩子,为老不尊的父母同样麻烦不断——卢克总是寻死觅活,巴不得上演“楢山节考”的父母和爱丽总是不学无术,巴不得上演“内布拉斯加”的父亲像三座大山一样堆在独生子女夫妻的肩上。
最起码《养育者》的题材是令人惊喜的,看过太多积极阳光正能量的“成长的烦恼”后,每一部诸如《路易不容易》又丧又甜的剧集都弥足珍贵。毕竟现实生活中的子女可不都尽是“大错误没有,小错误不断”的迪士尼小童星,父母在教育中所面临的灰色部分——体罚、择校甚至对孩子撒谎才是真正的切肤之痛。梦幻即已退场,当年《刮痧》中那番中西教育鸿沟的争论好像终于在《养育者》中更进一步地在西方的视域下得以反思。
狡猾的是《养育者》并不介意用平行剪辑的闪回手段刺痛所有育儿者不敢承认的创伤。孩子出生前你侬我侬的阳光普照和孩子出生后叫苦不迭的愁云惨淡穿插其中,压抑的愤怒和不安映照下短暂的幸福回溯是刺痛过往的矛,也是定位当下的锚。当然你不会怀疑爱人“用被把孩子憋死还自己一个清净”绝对是玩笑话,可是当孩子和被同时消失不见时第一反应马上报警的桥段像是大剌剌扇在几乎所有父母脸上的的可怜共鸣。
当年轻的父母开始为孩子的学区房头痛,很难不联想到2019年大陆电影《学区房72小时》,单不论成品到底如何,所谓中产阶级的体面瞬间被教育系统戳的千疮百孔这码子事在东西方的文化中终于实现了协调共振,潮爷都得张嘴闭嘴像佟湘玉一样说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西方自由教育的最后遮羞布也被扯下来了,你也只能无奈比烂:敢情你们也指望孩子出息提升阶级,天下父母心,有啥不一样?
说到潮爷应该还算惊喜,在这样一个标准英式喜剧当中潮爷除了最低限度维持住了当年英版《办公室》小体面之外,就是彻头彻脑疲惫沮丧中年危机。内忧外患,人生何处不尴尬,潮爷的无能狂怒可能是《养育者》最大的笑点,没有之一。
人到中年的父母一不留神就成为家庭生活注定的失败者,原生家庭的包袱和对子女悲喜杂糅的不安全感总是不能简单被“为人父母”四个字抵消了事。他们也只能在生活的试错中被“爱”推动着,伴着垃圾箱里引人侧目的空酒瓶疲惫沮丧地生活下去。总以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下一代会比自己更出息的我们正见证着这一代青年人文革似的举报成风,也许《养育者》就像前些年在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的孩子们终于长大成人,把矛头对准“子女皆祸害”,继续吐槽下去。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