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事后在豆瓣搜索“女特工”,我才意识到女特工早就被约定俗成定义为性感与狡猾的代名词。在大家心中女特工要不然是手眼通天的《原子杀姬》,要不然是色诱治敌的《红雀》,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哪怕是灭霸打到地球面对的凡人中都少不了女特工黑寡妇的影子。
当然你肯定也知道,现实世界里女特工才不会像查理斯·塞隆或是斯嘉丽·约翰逊那般性感,低调普通的外表才是真正隐入人海刺取真相的法宝——比如说女特工瑞秋·柯林。
瑞秋被摩萨德特工托马斯吸纳更像是命中注定:她出生于伦敦,被收养的身世决定了她无牵无挂;即已亡故的基督徒母亲的以色列志愿者生涯令她拥有参与以色列政治的野心。她漂泊不定的前半生让她把握了得天独厚的语言天赋和沟通技巧,顶着一头淡棕色头发的安静外表也让她拥有了与生俱来的生活透明感。
在一连串小且不连贯的任务之后,瑞秋的日常生活终于已经在德黑兰落地生根,她的英语老师掩护身份和精神状态同样被摩萨德所认可。摩萨德指派给瑞秋了他们蓄谋已久的“正常营业”行动:她要接近当地一家名叫拉扎维电子的数码公司。伊朗习惯委派第三方公司购买不法技术的传统让摩萨德找到机会向伊朗出售带有缺陷和跟踪装置的二手核技术,拉扎维电子显然就是这样关键的一环。
同拉扎维电子老板法哈德的相遇对于瑞秋来说是精心布置里的意料之外。当法哈德手领瑞秋进入伊朗的地下世界,一个并不传统且充斥着酒精毒品和政治玩笑的非法世界时,所有都不能确信同他陷入热恋的瑞秋到底是真爱还是为了任务的不择手段。
当任务有条不紊进行中,瑞秋的意外怀孕改变了这一切,为了新生儿急于退出行动的她因为同行逃难者的侵犯和车祸不得已重新回到德黑兰,重新回到欺骗游戏的战场。心力交瘁的摩萨德决定提前收网,不顾瑞秋的阻拦授予她“Her father dying”的伊朗撤退代码,用瑞秋来要挟法哈德的情报利益互换,同时瑞秋也如愿撤退消失在人海。
多年后当托马斯已经脱离伊朗情报战场,他突然接到一通电话:“My father died, again”,瑞秋的真正面目才终于揭开……
在去年柏林电影节首映《女特工》,改编自华盛顿邮报2016年度最佳悬疑小说《英文教师》。小说原著作者伊夫塔·莱赫·阿堤尔为以色列特情局负责人,凭借其前特工身份,他的小说一度盛传因为太过真实而被拒绝出版,包括这部他认为完全可以用来还原现代真实特工工作现状和复杂心境,对准与CIA、KGB和MI6齐名,世界四大情报组织之一摩萨德“美女刺客”的政治惊悚小说《英文教师》。
专业的视角也自然为电影赢来了得天独厚的写实基调。我们以第三人称叙述者的口吻随瑞秋进入兵荒马乱的伊朗政局,在过去与现代来回跳跃的时间线让每一个普通而模糊的角色们都合理的陷入政治焦虑,双面间谍的走向悬念扣在了两个小时里每一分钟的故事上。虽然整体缓慢的节奏和事无巨细的细节让《女特工》观看看起来确实有点乏善可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此模棱两可对伊朗和以色列两方政治暧昧陈述让它在今天看来仍然稀缺得如此宝贵。
凭借2013年处女作《伯利恒》在当年威尼斯电影节名声大噪的导演尤瓦尔·阿德勒为了确保电影还原伊朗政局的原汁原味,不惜真的把摄制组派到伊朗实地拍摄。由于电影本身的以色列背景,在国际关系紧张的伊朗拍摄只能依靠远在纽约的导演通过监视器指导进行。伊朗当地工作人员甚至拿不准到底拍的是什么电影,和当年的《树大招风》一样成为政治的尴尬映照。
戛纳影后黛安·克鲁格为我们演绎的是一个有血有肉,却又很难见过不文一名的女特工瑞秋形象。与“性感”“惊艳”扯不上边的瑞秋也会犯错,也很愤怒,也会恐惧,每一次作为普通人一面的天人交战都让她与我们的生活百态贴近一点。同志亦凡人,女特工亦凡人,从瑞秋第一次面对特工搏命的惊慌失措,再到最后为了保密对无辜保安痛下杀手,电影中有限的几次杀人场景都背负着作为特工一生抉择的关键时刻。与其说瑞秋的成长来自于一次次惊险的危机,不如说是来自于同志的欺骗,被视作随时可以被牺牲的棋子,只有猎物才是猎人的拯救者的生活才是下定决心的双面间谍未来。
拿《女特工》和《色,戒》类比有点大不敬,唯一的共同点只有都是怀揣大义的女特工被爱所感化。瑞秋不比王佳芝,没有非黑即白的政治压力,于是她身上化身为母性的爱情羁绊即显得小家子也更赋予她凡人的最终归宿。一生的孑然一身被亲情所感化,被来自于身后的欺骗所刺痛,终于愿意为爱牺牲,飞蛾扑火的为一个建立在谎言之上的感情买单。所谓《女特工》的双面间谍归宿不过像是那些昙花一现的灿烂,是爆炸的烟火。
只要战争一天不结束,特工的政治角色就不会消失。《女特工》重点在于“女”,更在于凡人,凡人会爱会恨,会哭会闹,会因为不能提及的生理期格外愤怒,会因为被强制剪掉长发而痛哭流涕。希望大家都能对彼此好一点。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