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年里,「A24」可谓是业界一股清流,制作或发行了《原钻》、《仲夏夜惊魂》、《瞬息全宇宙》等等备受影迷喜爱的电影。但是这家公司目前正在考虑采取新的战略,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主流。
据一位了解该公司的顶尖经纪人透露,「A24」负责作品采购的高管诺亚·萨科在这个暑期跟人才经纪公司们四处搜寻“动作与大IP项目”。这位经纪人告诉TheWrap,这家工作室正在“淡化传统身份/作者向作品”。
“独立电影界的每个人都意识到,A24需要在自己的艺术电影片单上增添更多商业电影。”一位发行高管说道,“它们有着25亿美元的估值,很显然需要向更多商业电影扩展。”
一位接近A24的人士表示,这家工作室不会偏离作者向作品,而是更倾向去“拓展”自身业务。
这种战略转变将会带来显著影响,因为“A24电影”具有品牌认知度,代表着对作者性导演与刺激故事内容的接纳。今年,由关家永与丹尼尔·沙伊纳特执导的电影《瞬息全宇宙》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也是该工作室在《月光男孩》后二度夺得学院最高奖项。
为何要转向动作电影与IP呢?据一位制片高管透露,A24近期的作品特别是它们自己制作的项目遭受沉重打击,在过去这些年里的《浪潮》、《绿衣骑士》等项目上损失了数千万美元。那位顶尖经纪人表示,A24今年推出的新片《博很恐惧》更是亏损了3500万美元。而那位制片高管则指出,A24还是会继续收购好的作品,但是不会再主动制作太多项目。
“作者向业务是一个不讨喜、高风险的业务,很难吸引潜在买家。”顶尖经纪人说道,“要是你想出售或寻求投资,那问题可就大了。”
「A24」并不是第一家寻求商业化的独立制片商。过去的「米拉麦克斯」「韦恩斯坦影业」「安纳布尔纳影业」「派拉蒙优势影业」都曾在拿出了出众的作者向作品后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其它方向。尽管「派拉蒙优势影业」取得了不错的评价,但是这家工作室始终没能达到母公司「派拉蒙影业」的财务期望,仅有《老无所依》这一部跟「米拉麦克斯」合作的项目实现盈利。其余项目据《洛杉矶时报》报道本有机会实现盈利,但因营销策略要么过于无效,要么过于激进,而无法帮作品收回投资。
当年让「派拉蒙优势影业」与「米拉麦克斯」大失所望的一个项目,是由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执导的2007年电影《血色将至》。电影的各个部门预算超支,导致其制作成本上涨到4500万美元以上,而其营销投入也跟制作费相当。然而,这部电影最终却是横扫各大影评人十年最佳排行榜。
在电影《内布拉斯加》公映后,「派拉蒙优势影业」于2014年正式停运。顶尖经纪人表示:“除非能像索尼影业经典一样保持较小的规模,否则作者向电影公司将永远无法持续下去。一旦做大,它们就会失败。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人看他们的电影。A24很显然有能力拿奖,但是你无法永远保持钱亏状态。”
「A24」是在2012年暑期成立的一家工作室,由三位纽约电影界资深人士创立:丹尼尔·卡茨、大卫·芬克尔和约翰·霍奇斯。
丹尼尔·卡茨曾在投资公司「古根海姆合伙」(Guggenheim Partners)领导电影融资部门,参与了《社交网络》、《暮光之城》系列的融资。大卫·芬克尔曾在电影公司「示波器」(Oscilloscope Laboratories)担任总裁,推出了《凯文怎么了》这样的独立作品。约翰·霍奇斯先前是在「大沙滩影业」(Big Beach)担任制作开发领导。他们成立新公司后宣布,将每年推出8~10部采购或制作电影。
这家工作室在2013年发行了第一批电影:《查尔斯·斯旺三世心灵一瞥》、《金吉尔和罗莎》。等到第三部电影《春假》亮相时,“A24电影”已经开始被看作是前卫、振奋人心、在线上大受欢迎的存在,且其巧妙的营销策略可以让电影变成一场备受关注的盛事。
到了下一年,「A24」已经发行了索菲娅·科波拉、丹尼斯·维伦纽瓦、乔纳森·格雷泽等一批电影人的项目,也塑造了后来的A24电影样貌:表现电影人的视角,尽管这个方向很不容易持续。
A24发行的《月光男孩》曾击败了电影《爱乐之城》,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近期,这家工作室在艺术领域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峰:《瞬息全宇宙》与《鲸》一同包揽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跟配角奖,使「A24」成为了学院95年历史上首个包揽六项大奖的工作室。
在2022年,「A24」获得2.25亿美元股权投资,去参与全球制作发行,原创故事以及大银幕意外的项目开发,以支撑自己的战略扩张。截至2023年9月,《瞬息全宇宙》凭借1.116亿美元全球票房收入成为该工作室历史上第一部破亿票房的作品。紧随其后的,是2016年恐怖片《遗传厄运》,取得了8100万美元本土票房,比一年前另一部热门作品《伯德小姐》表现略高些。
「A24」近期开始进军商业领域,好比去年春季的恐怖片《X》及其前传电影《珀尔》,且接下来还会推出一部续集《玛克辛》。该工作室还为最近在全球范围内取得近9000万美元票房收入的恐怖片《回应我》预定了一部续集。但是很显然,问题开始显现了。「A24」今年目前为止在院线和流媒平台已经发行了15部作品。
“一方面,大量发片数量意味着更大的内容库,对潜在买家来说显然更有吸引力。”那位经纪人说道,“但是另一方面,市场充斥着太多的电影。归根结底,作者向电影不太赚钱,也非常冒险。这不是一个好的长期战略。它们需要找到平衡。”
观察「A24」历史最卖座电影片单,不难发现整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像《瞬息全宇宙》这类更商业向的类型片(《遗传厄运》、《回应我》、《仲夏夜惊魂》、《女巫》、《机械姬》);另一种是更有想法但偏离常规的作品(《伯德小姐》、《月光男孩》、《原钻》、《鲸》)。这家工作室的未来,也将会是一边带来令人激动的高概念类型片,一边推出中立偏左的作品,或许还能看到更大牌的明星。
无论好坏,「A24」被大家看作是垫脚石。它扶持了很多电影人,但并不是能留住每一个人,比如《伯德小姐》导演格蕾塔·葛韦格后来跟索尼制作了《小妇人》,再是为华纳打造电影《芭比》。《女巫》导演罗伯特·艾格斯也一样,去跟环球制作了《北极人》以及《诺斯费拉图》翻拍版。
对于「A24」来说,下一个时代的关键,是想办法留住更多的电影人,给予大家更高的预算,并且鼓励采取更为商业化的方式来创作。而这一切都不意味着,它们要抛弃自己的发家之本。
(目前线上用户影迷对这条消息表现出忧喜参半的不一态度:有的人担心这将是A24衰落和屈服于财务压力的开始;有的人认为要是方法找对,未来或许能看到一些非常刺激的精彩作品。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好莱坞正在经历一轮洗牌,大制片厂开始考虑从大转向小,小制片发行商似乎会冒险由下往上走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