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英美剧
我们不止于资讯

《Vulture》报道:烂番茄分数遭遇操控,好莱坞公关公司为新片付费买好评

《Vulture》报道:烂番茄分数遭遇操控,好莱坞公关公司为新片付费买好评

一家公关公司在过去五年来按50美元/条的价格向影评人买下正面评论,以提高新片的烂番茄评分。

在2018年,一家名为「Bunker 15」的电影公关公司接到一个新项目:电影《奥菲莉娅》。这个由黛西·雷德利主演的女性视角版哈姆雷特长片,早期在烂番茄上收获了13篇评论,其中7条是差评,使它的新鲜度只有46%——对一部渴望名誉却还没有发行商的作品来说非常不好。

但是仅仅因为“番茄”是烂的——低于60%新鲜度——并不代表它就得保持这种状态。「Bunker 15」开始进行运作,不是去找主流媒体旗下的影评人,而是联系一些在烂番茄上不太有名气的草根影评人。多位影评人表示,这家公司打破的另一条惯例,是按50美元/条甚至更高的价格去收买好评。(烂番茄禁止付费评论,但是这些交易通常不会在台面上说出来)

在那年10月,这家公关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同一位被选中的影评人在邮件里说道:“这是一部圣丹斯(电影节)电影,感觉遭到一些评论家的严厉对待(我确信高期望是原罪),因此团队觉得不同影评人的更多输出对它有益。”

这位影评人回信道,要是他不喜欢这部电影怎么办,工作人员表示记者们可以随心所欲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但是“超级好的记者(我觉得这样的评论家应该比我想的要多)”通常同意不在自己的常驻站上发表差评,而是把它们隔离起来,“放在一个烂番茄永远找不到的小博客里。我觉得这样做才好。”

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这段时间,《奥菲莉娅》的评论增加8条,有7条是好评。电影的新鲜度升至62%,变成了新鲜。一个月后,发行公司「IFC Films」宣布买下本片全美发行权。

《奥菲莉娅》是一个缩影,了解成立刚满25周年的烂番茄网站。这个网站在今天被视为一部电影成败的关键,影响着电影的认知、宣传、发行甚至立项与否,成为了娱乐界的重要指标。但是它也很不稳定,比较简化,容易被操纵。

“烂番茄不是制片厂发明的,因此他们多数人不喜欢它。”电影人保罗·施拉德说道,“但是这个体系已经崩溃了。观众都是傻子。普通人不会像过去一样读影评。烂番茄成为了制片厂的博弈。”

特别是烂番茄的好评和差评这种二元判定标准,使得传统意义上有影响力的影评人和蓝鸟网红或油管影评人都只有一样的权重,导致制片厂可以通过上述这种统计学方式来操控一部电影的评分。更严重的是,这也导致对电影的观点与讨论也开始被简化成好还是不好,那些更细致的对话与看法几乎无法展开。马丁·斯科塞斯认为,烂番茄这种单一的算法与胃口多样的电影人来说有冲突,使得“导演沦为内容制造者,观众沦为不敢接受新鲜的消费者”。

曾是影评人的保罗·施拉德质疑道,烂番茄那种二元判定方式要如何看待那些没有简单评定作品是好是坏的影评:“我读过一些我电影的影评,作者说他觉得我没有成功,但即使如此也非常有趣。在我看来,这是一篇积极的评论,但是在烂番茄上被看做是差评。”

在今年6月接受采访时,即将导演自己第十部作品《影评人》的昆汀·塔伦蒂诺,也直言当代美国电影影评缺乏特点,看不出作者风格或观点:“如今,我一个(影评人)都不认识。是我的问题吗?还是这些人的问题?能记得的只有网站的名字,什么CinemaBlend,Deadline。有人跟我说:‘好的影评人还是有的。’而我经常反问道:谁呀?我这句话可不是在讽刺。有人跟我说:‘曼诺拉·达吉斯(《纽约时报》影评人),她就很不错。’但是当我问这些年最喜欢的三部和最讨厌的三部电影时,没一个人能给出答案。这些人完全不在乎!...我曾经非常了解每个影评人的写作风格,还有他们的品味!可悲的是今天,曼诺拉·达吉斯的声音——这里不是针对她——在我看来不够重要,因为完全看不出她对《丑闻笔记》或《变形金刚4》持有什么样的观点。”

近年,好莱坞发行商,可能还包括烂番茄网站自己,想出了一些左右分数的手段:

1)前期挑选温和的影评人观看电影

为了让电影看起来比实际水准更好,一些制片厂在作品公映前为影评人放映电影时,会筛选它们认为评论最积极的影评人。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制作而言,讨好那些粉丝站的影评人,可以让作品早期评分看起来较理想。一个例子是今年2月公映的《蚁人与黄蜂女:量子狂潮》,它的烂番茄新鲜度一开始有79%之高。但是随着评论的增加,这个数字下滑到40%多的水平。电影在北美本土取得了1.06亿美元的系列最好开画水平,似乎标志着这一策略如期奏效。而在公映第二周末,其票房出现了69%的缩水。

同样,如果早期评分控制不当,电影可能直接命陨。「迪士尼」今年发行的另一部作品《夺宝奇兵5》,就没有事先拉拢那些更温和的影评人,而是跑去5月戛纳国际电影节造势,然后遭遇主流媒体撰稿人的猛烈抨击。早期12条影评打出了33%的新鲜度,对一部距离公映还有六周的电影来说显然不太好看。

而一些独立制作电影则会把阵地放在电影节。比如去年威尼斯电影节上的《鲸》和《金发女郎》,最开始的新鲜度分别是84%和86%;但在进入本土市场后,这些数字逐步下滑到64%和42%。

制片商已经学会开始去利用这种动态来将自己的利益实现最大化。可有时候,这也给电影的宣传造成了困难。匿名接受采访的一号公关人员表示,有一部2022年电影在公映前数月提前亮相电影节,取得了100%的烂番茄新鲜度。这本是增加映前放映场次提升曝光度的好机会,但是电影公司拒绝了这个请求,只因为想保持100%的数字。一号公关当时跟对方说,电影可以收获更多的好评,但电影公司表示,自己只想要100%。最后这部作品拿下了一座奥斯卡。

2)几乎很难出现低分电影的用户评价机制

烂番茄有自己的用户打分机制,允许普通观众也参与打分。但是这个评论体系有一个特点:分高。烂番茄曾在2016年被「康卡斯特」旗下专注于票务销售的Fandango收购。而有人对通过Fandango站买票看电影的观众给出的评价做过统计:与IMDb、烂番茄影评人以及MTC等热门站相比,这个站的评分在多数时候基本上要高于其它网站。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这个统计的结论是,Fandango用户几乎不可能给电影打出3星以下的评价(五星制)。

在2019年《惊奇队长》遭遇一些喷子恶意刷分后,Fandango给烂番茄做了次改版,调整了计算方式,会验证用户是否看过电影,在进行筛选后给出观众评分结果。是否每个提交验证的观众都能被收录到评论中很难确认,但是透过Fandango站买票的观众最容易被筛选进去。于是这次调整在避免作品遭遇类似的恶意抨击时,也导致很多电影的分数被拉高。

比如今年6月公映的《闪电侠》,因为宽容的粉丝喜欢早早观看期待已久的作品,其爆米花指数在首周末公映时有95%(公映前粉丝场结束后一度高达98%),成为了宣传物料的重点。但现在,这个数字已经回落到83%。

同时Vulture也质疑道,烂番茄这样的电影评论收集站,由售票平台和电影制作商控制,是否也存在利益冲突。

3)烂番茄认证影评人的门槛放松后的副作用

在2018年,烂番茄放宽了影评人认证的门槛,允许更多自由职业者或媒体加入该网站,包括一些油管主也能成为烂番茄影评人。其原因在于,烂番茄长期以来被投诉和抱怨缺乏足够多元化的声音。17年一项调查显示,在当年票房最高的电影中,82%的影评是白人写的,78%的评论是男性写的。《纽约时报》当时发文称,烂番茄此次调整将让影评朝着更具包容性的方向发展。

烂番茄表示,在过去五年来,有1,000多位影评人入驻烂番茄,使该网站目前共计拥有3,500位认证评论家;新成员中有50%是女性,24%是有色人种。

可它真的有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先的不平衡吗?不可否认,每一次微小的改变都是一次进步,但是《Vulture》质疑道,同时给男女各增500人,并且其中3/4是白人,根本不会像它宣传得那样削弱了白人男性话语权。

在2017年,因为《海滩游侠》、《加勒比海盗5》媒体评价惨淡,制片厂大声埋怨烂番茄毁了自己的票房收益。是否有可能,这次扩大只是为了吸收更多对IP驱动的大制作比较友好的影评人加入?因为不管烂番茄本意如何,这似乎就是眼下正在出现的局面:《Global News》的一项研究发现,电影的烂番茄评分近年正在上升,2016年大规模发行电影的平均分是50%初头;到了2021年,这个数字上升到60%了。

但是这种“灌水”对艺术电影来说却有可能不具备任何加成。二号匿名公关人员表示,自己曾参与了一位独立导演的新剧,包括《泰晤士报》在内的主流撰稿人都盛赞这部剧,但是烂番茄分数确实他们生涯最差成绩。也许这个导演当初应该雇佣「Bunker 15」。

烂番茄在一份声明中说道:“我们认真对待分数的真实性,不容忍任何操纵行为。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团队在定期监控我们的平台,全面调查和解决可疑活动。”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美剧品鉴社 » 《Vulture》报道:烂番茄分数遭遇操控,好莱坞公关公司为新片付费买好评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