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报道者》:用“实拍”营销电影背后的隐含成本——视效工作人员的署名、求职机会与获奖把握
在一支幕后视频中讲述高能的罗马追车戏时,电影《碟中谍7》的导演克里斯托弗·麦奎里说道:“我们拍下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影片的主演兼制片人汤姆·克鲁斯补充说:“我们这么拍是正确的。”
这类评论延续了当下电影人与制片厂营销部门强调作品对实拍追求的趋势。但是视觉效果领域的从业者们表示,这种公关策略并不总是能把事物的原貌完整描述出来。视觉效果使不可能成为了可能,给观众带来刺激,可那些为精致且赋有革新的作品辛勤操劳的艺术家却并不总是能得到一句答谢——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不被承认有参与过自己的作品。
一位学院视觉效果部门的资深成员表示,当前好莱坞在电影技术层面上会控制叙事,避谈视觉效果:“手握一部大片时,技术方面似乎你想怎么说都可以。(公关)并不太想提到视效。”鉴于话题的敏感性,这位成员跟其余视效圈的知情者们都要求匿名评论(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知情者们并没有参与电影《碟中谍7》的工作)。另一位知情人士补充道:“有的时候,他们会特意控制关于一部电影是怎样制作的信息,但是电影的其余方面都没有这种忌讳。这种控制有时候不容易察觉。有的时候则不做隐瞒。它通常关乎营销和公关。”
这些知情者们还表示,视效公司有时候会得到明确的指示要求自己“不可以对视觉效果做出讨论...我们不希望让演员变得黯然失色,我们不希望破坏谁谁谁完成所有特技的神话。”
值得注意的是,被问到相关问题时,麦奎里在公开场合有谈到《碟中谍7》中多达2,500个视效镜头,包含罗马追车戏和列车场景。不过从讯息传递的角度来看,《碟中谍》系列的叙事始终是要如何真实地完成拍摄。
暑期热门电影《奥本海默》背后的创作者克里斯托弗·诺兰,也以在片场实拍而闻名,并在2011年接受视觉效果协会颁发的视觉奖时说道:“作为一个在新闻里谈自己对CG运用的频率,接近女演员谈自己打瘦脸针的人物,从你们手中接下这个奖,让我感到有些愧疚。”他随后补充道:“就像其他电影人一样,我也依赖视觉效果——可能比别人还要更依赖。”
鉴于他的名气,诺兰在今年夏季在声称《奥本海默》没有使用CG后引起了一阵骚动,一些人错误地将这句话当做是说电影没有一个视效镜头。诺兰在后来的专访中澄清道,电影包含了视效镜头,但是为了维持目前的错觉而没做更具体的解释。在电影公映后,《奥本海默》视效总监安德鲁·杰克逊在一份同THR的采访中说道,电影包含大约200个视效镜头。
总的来说,好莱坞中有一部分人一直在谈论实拍——也就是镜内(in camera)技巧——即使它们并不能代表作品的全部。
在最近一次颁奖季上,围绕「派拉蒙」与「天舞制片」年度热门电影《壮志凌云:独行侠》所展开的叙事,最开始集中在演员的训练与实拍部分。视觉效果部分在电影公映期间很少被提及,而THR在去年秋季想要采访影片视效总监时,遭到颁奖季公关部的回绝。
但是在《壮志凌云:独行侠》入围奥斯卡视觉效果短名单,也就是需要成员开始投票决定谁获得提名时,本片的视效团队开始透露,这部电影涉及到2,400个视效镜头,其中包括对战斗机的全CG创建(作为对比,《蜘蛛侠:英雄无归》的视效镜头是2,500个)。
这种做法对视效参与人员造成了影响,包括颁奖季时期。另一位学院视效部门的资深成员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一些人错失提名,错失奥斯卡大奖。”
另一位知情者也赞同这种观点,承认自己觉得这样做很莫名其妙,毕竟作品是一个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需要各个部门像一起制作。但有时候在营销启动后,视效从业者会发现,自己的搭档“要么在淡化(视效工作人员的成果),要么歪曲事实谈论作品”。这位知情者补充道:“最侮辱人的,是有的创意领导会亲自这样搞。”
很难说这样做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但2014年由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执导的电影《鸟人》可能算得上是一个案例。影片在当时收获了最佳影片、导演、摄影在内的四项奥斯卡大奖,但是没有视觉效果提名。它因其自身的长镜头而广获好评,看起来像是119分钟全片都是通过一个不间断的镜头来呈现的。伊纳里多在颁奖季期间告诉THR:“这就好比一场演唱会。你没有修复的机会,要是出错了,一切都砸了。你在电影里看到的一切都是真的。”
但是在颁奖季的幕后对话中,视效公司「Rodeo FX」在接受THR采访时承认,这家工作室完成了大约100个衔接点,把影片多段表演和镜头缝合起来。在采访中,视效团队表示,伊纳里多会给一个场景拍摄好几条同样的镜头,但是他最后不会选取其中任何一条作为成片的一部分,而是从多条镜头里挑选一些元素,要求视效团队把它们缝合起来,作为最终完成版镜头。视效监制乔丹·索莱斯解释道:“亚利桑德罗喜欢不同的演员各自不同的表演。因此要拼接起来的不仅仅只有镜头,还有表演,一些情况下会对头部和身体做出更改。”
在电影《鸟人》公映九年后,不单单是观众,连经验丰富的视效工作人员都开始分不清真实与人造之间的区别究竟何在。
“一个镜头是怎么完成的,现在真是越来越来难理解。”一位知情者说道。另一个人补充称:“我们懂得越多,对我们的职业就变得越发不利。”
好莱坞历史上曾经有过劳动成果被淡化的例子,即便是那些实拍电影也不例外。传奇特殊化妆效果艺术家里克·贝克曾创建了一套金刚戏服,并在1976年由「迪诺·德·劳伦提斯」制作公司拍摄的电影《金刚》中的大部分场景里扮演着那名角色。然而根据2019年记录贝克生涯的书籍《Metamorphosis》显示,这位奥斯卡获奖者被指示不许跟媒体对话,以便将电影的焦点放在机械金刚身上,即便这个道具在拍摄期间发挥的作用有限。到最后,这部翻拍片背后的团队得到了1977年奥斯卡特别成就奖,以肯定其视效工作。贝克则不是其中获奖的一员。该书表示,两位视效部门的成员因此事而离职。
视效专业人士表示,这种影响不仅限于颁奖季。在7月《奥本海默》公映后,《Cartoon Brew 》报道称,影片有80%视效工作人员没有得到署名,尽管最主要的制作公司「双重否定」把所有人的名字都登在了官网上。THR正在联系《奥本海默》背后的制作公司「环球影业」就此发表评论。
知情者们指出,努力工作的艺术家们可能无法告知朋友和家人自己对电影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一位知情者补充道,禁谈视效的严格指示,也会影响到视效公司招聘顶尖人才的能力。
行业里很多人依然不确定这种局面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发生改变。一位资深人士承认道:“好莱坞神话(对好莱坞的错误认识)真的是太离谱了。”(Hollywood mythology is extremely powerful)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